民族文献部好书推荐
一、《四库提要選注》

作者:踨 凡等著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索书号:Z833/18
馆藏地:工具特藏(古籍)书库
内容简介:本书精选《四库提要·经部》23篇,详加校注与评析。搜罗每篇提要的浙本、殿本、荟要本、文渊阁本、文溯阁本、文津阁本、稿本、初目本、《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等,选择详尽版为底本进行校勘、注释、评析,其他版本则附录于后,力图揭示四库馆臣对某一文献的学术判断与论学旨趣,为经学研究和四库学研究提供参考。
二、《六朝石刻丛考》(上下册)

作者:梁春胜
出版社:中华书局
索书号:K877.404/18:1-18:2
馆藏地:工具特藏(古籍)书库
内容简介:六朝石刻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目前其史学方面的研究十分活跃,而语言文字和文献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六朝石刻丛考》一书,主要从释录校正、字词考释、石刻辨伪等方面展开工作,纠正前人释录方面的错误,考释疑难字词,鉴别伪刻和疑伪刻,从而为学界研究这一时期的石刻提供参考。全书共考释疑难字700余个,疑难词语和典故词语100余条,校正释录方面问题2000余条,鉴别伪刻70余方。尤其在疑难字考释方面,运用科学的文字考释方法,考释出一批前人不识或误释的字,是本书一大特色。
流通部好书推荐
一、《次仁东珠短篇小说集》

作者:次仁东珠
出版社:青海民族出版社
索书号:14-1247.727
馆藏地:藏文图书书库
内容简介:本书精选了藏族青年作者次仁顿珠近几年来在期刊和报纸上发表的短篇小说28篇。作品讴歌了藏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和藏民族绚丽多彩的生活面貌。同时,通过本书我们将领略到藏族人民在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部分作品一针见血地对某些因迷信而造成悲剧的社会现象予以了无情的揭露。
二、《米拉日巴传及道歌. 2版》

作者:乳毕坚谨
出版社:青海民族出版社
索书号:14-B929.92=2
馆藏地:藏文图书书库
内容简介:米拉日巴道歌,是藏族著名高僧米拉日巴道歌的总集,分60章,约500首诗歌。作品记录了宋代西藏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吐蕃奴隶制时代西藏社会土地所有制及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著者在写作中吸收了大量流传在民间的有关传说、故事。道歌部分虽属米拉日巴所诵,但是由后世弟子汇集整理而成。它与传记巧妙融为一体,形成前呼后应的效果。
三、《梁启超家书》

作者:梁启超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索书号:B259.1/6
馆藏地:社会科学书库①
内容简介:本书是梁启超先生写给自己子女的书信的一部合集,体现了梁启超独特的教子良方。信中表达了梁启超对子女们深切的关爱,及兄弟姐妹间的亲情,梁启超的子女们都在各自的领域有自己的成就,这与他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阅览部好刊推荐
一、《地震》(好刊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
国内刊号:11-1893/P
国际刊号:1000-3274
刊期:季刊
邮发代号:2-820
馆藏地:报刊(研修)室书库
《地震》(季刊)1981年创刊,期刊是由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地震》办刊宗旨是以交流地震观测、地震前兆和强震机理与预测等研究成果,推动地震预报探索研究及其成果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读者对象主要以从事地震观测分析、地震前兆探索、地震机理与预测研究的广大地震科技工作者和相关科技领域的科技人员。
二、《地震工程学报》(好刊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地震学会
国内刊号:62-1208/P
国际刊号:1000-0844
刊期:双月刊
邮发代号:54-28
馆藏地:报刊(研修)室书库
《地震工程学报杂志》注重性、学术性,努力做到风格清新、雅俗共赏。创刊于1979年,经新闻总署批准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 CN:62-1208/P。创刊以来一直是各种地质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
《地震工程学报杂志》适合广大地震工作者、防灾减灾部门管理人员及相关地球科学工作者阅读。主要栏目:论文、综述评述、短文、研究简报、争鸣园地、会讯、书证。
采编部新书推介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发展史论纲》
作者:冯景源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索书号:A81/260
馆藏地:社会科学书库①
内容简介:本书通过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生态”,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驿站发展史,分析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错误派别的斗争,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方法,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思维方式、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内容。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初表达》
作者:黄学胜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索书号:A811.21/51
馆藏地:社会科学书库①
内容简介:本书通过对马克思重要文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每一章的细致文本解读和思想史解读,认为《手稿》中已经提出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成果形式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实现了对三大资源的有机整合,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诞生地。作者认为,《手稿》首次实现了对三大思想资源即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和理性形而上学的批判和扬弃及其整合;不仅提出了后期《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理论主题,提前展示了后期著作中的理论逻辑,还表达了最初形态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并在哲学基地上实现了对近代以来的理性形而上学乃至是整个柏拉图主义传统的批判和扬弃,超越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也超越了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
三、《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
作者:王俊秀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索书号:C912.6/96
馆藏地:社会科学书库①
内容简介:本书发现,在迈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有利的社会心态包括民众安全感、公平感、信任感有所提高;获得感和幸福感逐步提升;美好生活需要保持稳定,美好生活体验有所提高;心理弹性、亲社会行为参与度、国家认同程度较高;自我社会阶层认同整体提升。不利的社会心态包括民众对食品、个人信息和生态环境安全感不高,个人物质层面的美好生活需要满足程度不理想,社会支持感下降,参与公共事务程度不高,低社会阶层获得感、幸福感较低。
四、《新时代高校党建创新形态研究》
作者:方 雷等著
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D267.6/49
馆藏地:社会科学书库①
内容简介:本书共分为八章,主要内容包括:新时代高校党建创新发展的背景与意义、新时代高校党建创新的理论溯源与政策依据、新时代高校党建创新发展的困境与根源、新时代高校党建组织体系的创新形态、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形态等。
五、《丝绸之路上的中华文明》
作者:荣新江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索书号:K203/620
馆藏地:社会科学书库①
内容简介:本书以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的国际学术工作坊成果为基础,收录中、英、美、俄等国二十多位学者的专题研究文章。文章以汉唐之间丝绸之路上中华文明的西传为研究主题,分别从考古角度研究丝路沿线出土文物和文献中有关中华文明西传的内涵,从文献角度研究汉语言文献、中原典章制度、汉化佛教艺术等沿丝路向东西方传播的情况,从学术史角度探讨有关丝绸之路上保存的石刻、钱币、铜镜、漆器等物质文化遗迹,充分发掘了古今丝绸之路探险中的资料,代表了近期国内外高水平的丝绸之路研究。
六、《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作者:耿树海等著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索书号:F320.1/13
馆藏地:社会科学书库②
内容简介:在乡村振兴视野下,我国农村产业发展既是起步阶段也是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结合现阶段乡村振兴的时代发展背景,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内涵与特点展开深入透析,并为其探究出行之有效的农村产业发展路径。该书首先展示了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路径和背景,阐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总结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实施策略;其次,归纳了乡村振兴涉及的主要产业,并对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创业小镇项目进行案例分析;最后,分析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10大工作重点,指出了未来5年乡村的发展方向。
七、《图书馆专业发展之路》
作者:李东来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索书号:G259.2/15
馆藏地:社会科学书库②
内容简介:新世纪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步入快车道,成为影响世界走向的两大因素之一。站在时代大背景下,回望和梳理走过的路途,以看清未来发展,对于图书馆自身的认知欲望愈加强烈。图书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追问,首先需要认识自己。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机制,以行业形态和具体的职业行为为社会提供图书文献和知识信息服务。1876年图书馆学家麦维尔杜威就自豪地宣布,图书馆工作开始成为专业化职业。图书馆行业的社会价值实现,就在于图书馆工作能够紧跟时代、面对社会问题、以专业化建设及水准满足社会需求,在行业的核心领域和一定弹性的发展边界内与社会进行交换,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尊敬。
八、《量子力学讲义》
作者:温伯格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O413.1/129
馆藏地:自然科学书库
内容简介:本书作者将卓绝的物理洞察力和明晰的表达天赋结合起来,提供了近代量子力学的简明介绍。包括如刚性转体和量子密钥分配等主题,从量子力学的历史评述和Schrödinger方程的经典解开始,作者运用教学经验阐明了Bloch波和能带结构、Wigner-Eckart定理、幻数、同位旋和普遍散射理论,然后将量子力学发展到近代Hilbert空间处理形式。每章之后都有习题,讲课教师可以从网上获得题解。
九、《清代回族家族文学研究》
作者:孙纪文等著
出版社:成都巴蜀书社
索书号:I207.913/5
馆藏地:文学艺术书库
内容简介: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研究成果,项目名称:《清代回族家族文学作品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4XZW029),已结项,评定等级为良好。主要对清代五大回族家族,即泰州俞氏、晋江丁氏、仁和丁氏、胶州法氏、闽县萨氏文学家的诗文集进行考辨、叙录、优选整理和研究工作,明源流,考事实,序要义,析内涵,重版本,归整理,以具体家族为例来分析回族文学家族,探究这些诗文集的文学和历史价值。以此为基础,比较清代回族不同家族文学的特色和文化内涵、清代回族家族文学家与文学史上经典作家诗文创作的个性和共性因素,并分析其中的成因。着重探究作家心灵嬗变的轨迹和诗风演进之间的关系,探究不同家族文学家之间的交游情况,探寻作家之间文学思想秉承与背离的实质,以此显现回族家族文学的情感结构和思想深度。将社会史、地域史与文学史联系考察,从学术与门风、家族信仰与文学成就、社会交往与时代主张等多方面探索家族文学对于中国文学发展的特殊意义。
十、《英语世界中亚五国文学研究考论》
作者:岳文侠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I360.6/3
馆藏地:文学艺术书库
内容简介:本书梳理并评析了英语世界中亚五国文学研究150余年的历史,提出在此期间,研究史大致经历了4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基于现代东方学的早期成果;苏联时期研究架构的进一步完善与成熟;中亚五国独立后中亚文学研究的“民族国家化”;21世纪的规模化、多元化,以及世界化发展。对这四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分,一方面有来自外部的社会文化依据,另一方面也有源自该研究自身发展演进的内在逻辑依据。总之,英语世界中亚五国文学研究在历代学人的不懈努力下,不断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单一走向多元,从西方一隅迈向化时代的世界学术之林。